第(2/3)页 很明显,这一次发起奇袭的目的,并不简简单单为了威慑。 这支英国舰队也是大明的重要目标之一。 只不过目前英国和大明还处于‘和谈’期,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,不能贸然宣战。 若是当初那群天竺佬,拿着英国人给的武器来找大明的麻烦还好,直接就可以给他扣一个‘驱使’的帽子。 但谁知道那群天竺佬,拿着英国人的武器不干正事,跑去和莫卧尔人打成了一片? 之所以不宣战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是苏谨现在还没有支援到位。 在没法保证朱高燧安全之前,朱棣没必要去触怒那个疯子,导致不可逆的情况发生。 这支英国舰队很快挂满了白旗,宣布投降。 倒不是他们没骨气,实在是想还击都不知道如何还起。 火炮被陈祖义那群海盗,扒的只剩主舰上的几门,拿头还击啊? 还个嘚儿! 俘虏这支英国舰队后,朱棣也没有什么过激的举动。 没收他们的武器,将他们打散押入随行的福船看押,也就没再当回事。 至于他们的战船,当时就被改装成货船,跟在舰队后面,当成随时准备拉货的驴。 没办法,虽然这些船也是战舰,但大明海师的儿郎,是真的看不上这几条破船... 面对大明海师骤如疾风的进攻,天竺摆出瑟瑟发抖的态势,甚至做好了灭国的准备。 但他们仍准备做出最后的抵抗,如果大明一定要打,他们就把大明拖进持久战的泥沼里。 甚至一度做好了迁都的准备。 不过,无论是郑和也好、曾永胜也罢,还是手下的将士们,都贯彻执行了当初定下,那快进快出的战术。 就在婆罗门和刹帝利瑟瑟发抖,准备以平民之命相拼的时候,大明的舰队,却在这个撤兵了。 等他们反应过来,舰队早已航行在大洋之上。 “陛下,剩下的事情如何处置?” 朱棣背着手站在甲板,眯着眼享受着迎面而来的海风: “给太子发报,他自然会知道该如何处置。” “臣,遵旨。”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远在大明的朱高炽,接到皇爹的电报后,一刻也不敢耽搁,立即召内阁议事。 第(2/3)页